禪宗五祖

  • A+
所屬分類:風水大師
東山法門開創者,被尊為禪宗五祖。后遷居蘄州黃梅(今湖北黃梅)。
禪宗五祖

禪宗五祖

東山寺后改為五祖寺.禪宗叫五祖的人很多,但都不同于祖師弘忍大師.后來的人都是以此地名而稱,如五祖法演禪師,代表五祖寺的法演禪師,五祖戒,也是五祖寺的.【五祖戒】五祖、山名,亦寺名。

師戒禪師,宋朝人,生寂年歲不詳。

云門宗,雙泉師寬法嗣。

住蘄州(湖北?。┪遄嫔轿遄嫠?,大振宗風。

五燈全書云:“師暮年至大愚,倚杖、談笑而化”。

龍舒凈土文七:五祖戒禪師,乃東坡前身,應驗多種。

至于年代一個隋唐,一個宋朝,顯然不是一個人了.蘇東坡前身為五祖戒禪師蘇子瞻。

眉山人。

名軾。

號東坡。

初母程氏方娠。

夢一僧至門。

瘠而眇。

后弟轍官高安時。

真凈文圣壽聰時時相過從。

一夕三人同夢迎五祖戒。

俄而軾至。

理夢事。

軾曰。

某年七八歲。

嘗夢身是僧。

往來陜右。

真凈曰。

戒禪師陜右人也。

暮年棄五祖。

來游高安。

終于大愚逆數。

蓋五十年。

而軾時年四十九。

又戒眇一目。

乃悟。

軾前身即戒和尚云。

蘇東坡和佛教的淵源非常深厚,他和方外朋友過往也非常親密。

在居士分燈錄里,記載東坡前生為五祖戒和尚的典故。

蘇軾的母親剛剛懷孕他的時候,夢見一位身軀瘠瘦、眼睛眇細的出家人,后來就生下了蘇軾。

事隔數年,蘇軾的弟弟蘇轍在高安為官的時候,和真凈、文圣、壽聰等三位法師時常在一起論道參禪。

有一天這三位出家人同時夢見迎接五祖戒禪師,三人正在交談時,蘇軾剛巧來寺拜訪。

三人于是把夢境告訴蘇軾,蘇軾就回答自己七、八歲的時候,曾夢見自己身為僧侶,往來行化于陜右一帶。

真凈法師聽了,趕忙接口說:“戒禪師也是陜右人,晚年來游高安,五十年前圓寂于大愚。

”細問之下,蘇軾當年剛好四十九歲,大家終于了悟五祖戒和尚原來就是蘇軾的前身。

祖祖說法,悲心切切;各有密意,只為你我;若疑相違,急需悔過!虛云和尚自述年譜附錄〕答客問二則凈土宗徒說。

「有禪無凈土。

十人九蹉路。

」單修禪宗。

生死不了。

單修凈土。

「萬修萬人去。

」又參禪又念佛。

「猶如戴角虎」「無禪無凈土」是世間惡人。

凈土宗徒。

以此批評禪宗。

至今鬧不清。

屢說參禪之弊。

又引證:「戒禪師后身為蘇子瞻。

青草堂后身為曾魯公。

遜長老后身為李侍郎。

南庵主后身為陳忠肅。

知藏某后身為張文定。

嚴首座后身為王龜齡。

其次則乘禪師為韓氏子。

敬寺僧為岐夫子。

又其次善旻為董司戶女。

海印為朱防御女。

又甚而雁蕩僧為秦氏子檜。

居權要。

造諸惡事。

此數公者。

向使精求凈土。

則焉有此。

......為常人。

為女人。

為惡人。

則展轉下劣。

即為諸名臣。

亦非計之得也。

甚哉西方之不可不生也。

」云云。

我認為修行人后身。

「展轉下劣。

」在人不在法。

唐僖宗時。

「穎州官妓口作蓮花香。

蜀僧曰。

此女前為尼。

誦法華二十年。

」誦法華經而轉世為妓。

不可謂法華誤之。

猶參禪人后身。

「為常人。

為女人。

為惡人。

」亦不可謂參禪誤之。

觀音菩薩三十二應。

應以何身得度。

即現何身而為說法。

難道觀音應身也是「展轉下劣」么。

阿彌陀佛化身。

為永明禪師。

永明禪師后身為善繼禪師。

善繼禪師后身為無相居士宋濂。

善繼在蘇州閶門外半塘壽圣寺。

血書華嚴經一部。

他的弘法事業。

比永明禪師退半了。

宋濂為臣。

不得善終。

則又不如善繼禪師。

難道可以說阿彌陀佛也「展轉下劣」么桐柏山高僧體光老和尚開示錄虛老和尚談蘇東坡公案以前學者問中峰國師,究竟四料簡是不是永明禪師說的,中峰國師答復說,是,這是對機說的。

蓮池大師說禪凈不是兩個,禪中之凈,凈中之禪,沒有二法,凈土宗印光法師,按說也是個好意,后來有點太執著了,他很通達禪宗,語錄也看了很多,他講紙衣道者能來能去,曹山不承認,九峰虔不承認泰首座,象泰首座那種功夫要是回向凈土,可能上品上生。

九峰虔是跟石霜當侍者,石霜知道這個侍者是個過來的人,就想把法傳給九峰虔,后來石霜坐脫了,大眾選泰首座升位,這一天九峰回來了,泰首座升座,說:末家擔任先師之位。

其他人都沒意見,這小侍者站出來說:既是先祖,要明白先祖意。

泰首座說:你提吧,先祖是什么意你提出來。

小侍者就說:平生先祖一條白練去,冷湫湫的去,廟火香灰去。

泰首座大概他不懂這個,說:這都是色邊事。

九峰知道了:原來你不懂先祖意??!泰首座說:點香來!香盡之處我要坐脫不了,算我不懂先祖意。

當時泰首座半枝香就坐脫去了,九峰往他背后拍了一巴掌,喊他,他過不來,九峰虔就說:你就有坐脫的本領,也不承認你會先祖意。

這大眾不答應了,說你這小孩子你把首座氣死了!你懂不懂先祖意!小侍者叫點一枝香,寸香就去了,一喊他又回來了,他算是能來能去,大眾就叫他繼石霜位。

凈土宗就提出來了,假若是泰首座這種功夫,念佛求生凈土,肯定是上品上生。

凈土宗經常提出來五祖戒禪師為蘇東坡,墮落了!我有一回在云門寺打禪七,虛老和尚他說:印光法師,紅螺山的徹悟禪師,他們這些弘揚凈土的善知識,說五祖演禪師轉生為蘇東坡墮落了,你要說五祖戒演禪師墮落了,我說阿彌陀佛也墮落了,怎么呢?說永明壽禪師他是阿彌陀佛再來,阿彌陀佛紺目澄清四大海,白毫宛轉五須彌,你看他墮落成一個禪師,這不是墮落嗎?老和尚說了:不是這個樣子,這樣說不對,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他現國王居士身,他墮落了嗎?觀世音菩薩久遠劫來早已成佛,號正法明如來,現在是一個菩薩,是不是墮落了?你們說五祖戒他墮落了,我說沒有!北宋年間,宋徽宗滅佛就是蘇東坡站出來,不是蘇東坡站出來講話,北宋的佛教當時就滅了印光大師:世之學佛者,率以開悟為志事。

不知悟而未證,尚不濟事。

即證初、二、三果之人,亦難免來生因福造業,或致墮落惡道。

證四果者,方了生死。

此依小乘說。

若依大乘圓教說,初信斷見惑,與小乘初果同。

七信斷思惑盡,方了生死。

初信至六信,尚未了生死。

初信位菩薩,其神通智慧,已非凡情所能測度,況二、三、四、五、六信位乎?參禪之人,每以宗家機鋒轉語,凈宗教宗皆無能答,為道高妙,而人不能知。

實則起此知見之人,亦不知古人之意。

果真知者,必無自雄自矜之態。

何以故?以絕妙之語,亦極平常之語。

不但會得不濟事,即大徹大悟亦不濟事。

直須完全證得,方為了事。

后世能證者,實不多覯。

五祖戒禪師,五祖寺名,師戒禪師為五祖寺住持,故稱五祖戒。

于宋初名暄宇宙,門庭高峻,若龍門然,死后為蘇東坡。

東坡以前世慧力,其文字見地,俱不平常,而復不拘小節。

其守杭時,尚常邀妓自娛,可知戒師并初果尚未能證。

何以故?以初果得道共戒,自然而然任運不會犯戒。

若不出家,亦娶妻室。

縱以殺身之威脅之,令犯邪淫,寧肯就死,決不肯犯。

禪者若知此義,何敢藐視凈土,高推禪宗,讓愚夫愚婦,仗佛力以往生,自己甘處輪回,不愿出離乎?光說此者,恐汝不知所以然,被禪者所屈,而舍佛力以仗自力,致了生死于驢年。

盡未來際亦無驢年(三編上·復化凡居士書)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